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62044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增长13.6%,进口增长12.9%。持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2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6.3%,快于全部服务业生产指数12.1个百分点。12月份,教育、卫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9.8%、29.3%,分别快于全部投资7.6、17.1个百分点。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2%,比上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三是面向市场主体,落实好减负纾困政策华熙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将以专业化为基础、技术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紧紧围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增强生产保障能力,优化生产技术管理、推动集约高效生产,强化经营过程管控、保障年度业绩目标,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组织精健化,加强党群和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企业和谐稳定的主线主轴,着力实现安全生产保障有力,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经营业绩更加突出,管理流程更加顺畅,管理行为更加规范,执行落实更加有力,企业形象更加靓丽的总体工作目标。
2022年,永泰能源(600157.SH)旗下华熙矿业有限公司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工作目标,制定精细化管理三年工作方案,为助力企业新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和开源、节流、增效提供了方案路径。二是融合推进,理清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钢铁工业由大到强,机遇好挑战多全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营收达6.93万亿元,同比增长32.7%,累计利润总额达3524亿元,同比增长59.7%翻看2021年中国钢铁业运行成绩单,效益亮眼、态势向好。
应该看到,十三五以来,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明显加快,钢铁产业集中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智能化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贯穿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等全流程。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城镇化中后期,在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目标任务的带动下,未来几年国内钢材需求仍将保持在高位水平。从区域发展看,针对钢铁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依托区域内强势企业,整合区域内钢铁企业,提升区域市场话语权。
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硬约束,必须进一步优化原料、能源和工艺结构,节能减排,推进低碳发展。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新创表示,《意见》的发布对于引导钢铁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意义重大。
李新创表示,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利条件。李新创提出,一方面,加快构建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培育一批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另一方面,建设钢铁行业数据支撑平台,推动大数据在钢铁行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应用,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决策水平。同时,扩大废钢替代产品利用。由于国内资源供给对钢铁生产的贡献率偏低,亟待补强资源短板,保障产业链运行安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说,十三五时期,我国钢铁业去产能、调结构、促升级成效明显,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钢铁主业劳动生产率由每年527吨/人增至850吨/人。骆铁军表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废钢资源,有利于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同时减少能耗和碳排放,更好保障资源安全。重组前,钢企普遍存在产品档次低、经营严重亏损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董事长钱刚表示,自2017年重组青岛特钢后,持续在人才交流、用户拓展、采购降本等多方面协同融合,短短数月便实现扭亏为盈。当前,我国钢铁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大幅增强钢铁业资源保障?未来钢铁业智能制造将呈现哪些新变化?记者采访了钢铁企业相关负责人及行业专家。
进口比例高、进口矿价格上涨,侵蚀了钢铁行业和下游用钢行业效益,威胁着产业安全稳定运行。《意见》提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这既因为去年市场需求旺盛,也得益于近年来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近两年,我国的资源性产品和半制成品进口处于高位。《意见》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多元化原料供应体系。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廓清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从国外看,需加强国际铁矿资源开发。从国内看,要强化国内铁矿基础保障能力。
李新创提出,应重点从几个方面推进从企业自身看,国有钢铁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跨区域、跨所有制深度整合国内钢铁产业资源,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大幅增强资源保障,建立稳定可靠的多元化原料供应体系是关键。
钱刚说,下一步将遵循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关注资源整合,推进兼并重组,有序扩大产能规模,强化自主研发高端新品,提高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李新创认为,铁矿石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建立储备制度有望成为平抑市场价格、保障产业链安全的重要调控手段。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各细分领域的优势企业要在专业领域内实施兼并重组,打造专业化领航企业
目前已进入良性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应对供应风险,《意见》提出,建立铁矿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制度。十三五时期,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这既因为去年市场需求旺盛,也得益于近年来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
由于国内资源供给对钢铁生产的贡献率偏低,亟待补强资源短板,保障产业链运行安全。建立多元化原料供应体系,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稳定的原料保障体系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新创表示,《意见》的发布对于引导钢铁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意义重大。智能化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贯穿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等全流程。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仍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大、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钱刚说,下一步将遵循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关注资源整合,推进兼并重组,有序扩大产能规模,强化自主研发高端新品,提高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
骆铁军说,此外,尽管十三五以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积极进展,但产业集中度仍然不高,行业难以协同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当前,我国钢铁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大幅增强钢铁业资源保障?未来钢铁业智能制造将呈现哪些新变化?记者采访了钢铁企业相关负责人及行业专家。骆铁军分析,究其原因,一是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及废钢资源产出不足;二是海外铁矿资源供应渠道过于集中,权益矿占比低。未来,钢铁工业要坚持智能化技术创新,聚焦设备运维智能化、生产工艺透明化、供应链协同全局化、环保管理清洁化等方向,将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制造和运营中,培育钢铁行业竞争新优势。
在骆铁军看来,要通过加大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和开发力度,增加海外资源权益比例,实现海外资源来源多元化,切实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从国内看,要强化国内铁矿基础保障能力。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意见》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多元化原料供应体系。
从区域发展看,针对钢铁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依托区域内强势企业,整合区域内钢铁企业,提升区域市场话语权。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廓清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本文由穷鸟入怀网发布,不代表穷鸟入怀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8owmd.scrbblr.org/13638/2193.html